曹彤:金融科技的本质是什么?
IMI联席所长、厦门国际金融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彤出席了7月15-16日在北京举行的2017国际货币论坛,并在主题五“金融科技驱动下的金融交易:创新与安全”论坛上做开场致辞,对金融科技的本质及其对金融监管的影响发表了见解。他认为,金融科技现象的本质有两点:一是基于互联网的成熟的信息技术会再次出现代际跳跃;二是技术带来金融结构上的改变,带来“多中心、去中心”的新的金融业态。
以下为文章全文:
这段时间,“金融科技”成为了新金融的焦点,虽然“金融科技”一词产生的比较晚,但是金融科技现象已经有100年的历史了。金融的本质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解决的方式有两方面:一个是金融维度,另一个是技术维度。
金融本质上是一个信息的门类,所以对信息技术非常敏感。回顾金融科技史,如果可以用代际描述的话,电报电话这样的技术可以作为1.0时代,电报的产生诞生了电汇,电话的产生促进了全球有线网络的诞生;后来,计算机出现了,Fintch进入2.0时代,尽管在通讯技术上没有代际跳跃,但是在计算、在存储方面大幅提升;再后来,进入互联网时代,标志着Fintech3.0时代的到来,90年代末互联网技术开始与金融交互,产生了互联网金融。我们今天讨论的Fintech仍然处于这一时代。可以看到,每一次大的信息技术发展都带来金融业态的代际跳跃。
目前看到的金融科技现象,它的本质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本质含义是两点,一是后互联网时代基于互联网的又一组信息技术成熟了,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云存储、人工智能、区块链、AR、VR,这些技术都属于信息技术门类,它和金融一定会有交互,一定会在20年来互联网金融已经把金融的生产关系大幅度改变的基础上, 出现再一次的代际跳跃,从而进入Fintech4.0时代。第二,技术带来金融结构上的改变,使金融核心业务正在从金融机构的内部功能外化成一系列的社会金融基础设施。例如,过去的支付、风险管理、帐户、金融交易这都是典型的金融机构的核心技术,这些技术正在迅速外化逐渐成为第三方金融的基础设施。这些从金融机构体内逐渐外化,带来的金融行业改变,我们通常表述为:“多中心、去中心”,这些外化的金融功能正在构成新的金融业态,是这一轮金融科技非常典型的本质特征。
金融科技会带来的改变是什么?首先它会带来整个社会金融体系的新调整,如果从金融与实体经济的互动角度看,我认为它会在解决整个社会金融痛点上带来改变。中国当下最主要的金融痛点是什么?——一大一小,大是多层级资本市场的建设,小是普惠金融。两个痛点的解决推动了20年,目前看有改变但是仍然存在很明显的不足。在这一轮科技改革当中,随着信息技术与金融业务的结合,随着大量的金融功能外化成为社会的金融基础设施,一大一小两个金融痛点,一定会被有效地解决和大大地缓解。
另一方面,会带来金融监管的进一步提升,目前看到的监管仍在延续上世纪大萧条后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框架。近些年,互联网金融带来了金融行业很大的变化,当下很多新型的金融业态也已经跨出了分业与混业的逻辑范畴,同时,未来外化的社会金融基础设施也需要相应的监管架构。技术与监管的融合会更充分,会推动更契合科技发展、更高效的、更优化的监管体系和监管手段。
以上是我对金融科技的理解,再次感谢今天大家来参加论坛,非常希望各位贡献思考、分享并推进科技金融的进步,谢谢大家!
编辑 魏宗 肖子琛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将建立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推荐好文章可联系:邮箱imi@ruc.edu.cn;电话010-62516755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8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7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金融科技二十讲》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
2016年,研究所入围《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影响力榜单列高校智库第4位,并在“中国经济类研究机构市场价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